原标题:群众冷暖放心上 百姓安危系心头

  □法制网记者 李想

  他是街道办事处的“明星和事佬”,28年来爬坡上坎、走街串巷,不知疲倦地为群众调解各类矛盾;他是年近六旬的基层司法所所长,在百姓安危面临威胁的紧要关头,毫不犹豫迎着危险冲上前;他是工作在戒毒一线的教导员,用诚心、耐心和爱心教育挽救了不计其数的失足浪子,让一个个家庭破镜重圆。

  9月14日上午,在司法部举行的学习践行“三严三实”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首席调解员马善祥、天津市河东区司法局东新司法所所长郭华嘉、安徽省宝丰戒毒所金宝大队副教导员余红生的事迹让无数人深受鼓舞。他们的日常工作繁杂琐碎,但在他们心中,群众利益无小事;他们的工作地点远离繁华,但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是他们扎根奋斗的热土;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他们用真情和汗水,诠释着“三严三实”最丰富的涵义。

  倾情付出巧解群众心结

  “家长里短,邻里纠葛,你是情绪的调节师,惠风和畅破除思想的坚冰。你用‘N+1’次的固执,剥茧千丝万缕的纷忧。马到成功是群众对你的褒奖,铿锵承诺是你对信念的回报——有事找老马!”

  这是“2013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给一位基层调解员的颁奖词。他叫马善祥,是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的首席调解员,但群众更习惯叫他“老马”。28年来,他走遍观音桥的大街小巷,不知疲倦地调解各类矛盾,为群众解决了2000多个困难和问题;他记下148本、520多万字工作笔记,总结了60多种群众工作方法。“有事找老马”,已成为观音桥街道居民遇到困难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让群众带着怨气来,带着满意走,这是马善祥追求的目标。为此,他给自己立下了接待群众的24字“规矩”:起立迎接、请坐倒水、倾听记录、交流引导、解决问题、出门相送。无论调解成功与否,无论来访者有多么“难缠”,离开时他都要送出大门口。遇到农民工工资被拖欠,他总是第一时间走访调查,抓住问题不放,直至达成协议、兑现工资;遇到丢了钱包的学生,他就自掏腰包资助路费;有一次调解纠纷,一名当事人因病住进医院。老马去医院看他,见他腰痛,就帮他揉腰。两人边揉边聊,揉了半个小时,当事人缓解了病痛,也解开了心结。

  2012年5月,观音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挂牌成立了“老马工作室”,组建了一个从事基层调解工作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团队。他们在老马总结的60多种具体工作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一整套“老马工作法”。三年多来,“老马工作室”接访1300多人次,办理信访问题350件,成功调解33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6 %;办理上级交办信访件60余件,回复率100%;成功应对辖区物业小区、建筑工地突发群体性事件20余件,化解进京非正常老上访积案1件,妥善处置8起意外死亡事件。

  如今,年近六旬的马善祥仍带领着工作室的200余名成员奔走在辖区的大街小巷,为解决各种各样的纠纷、矛盾而奔波。“为群众解决问题,让群众高兴满意,这就是我最大的人生价值。”马善祥说,“只要群众遇到困难,问谁是老马的时候,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说:我,就是老马!”

  扎根基层守护一方平安

  “有人说,司法所长是‘九品芝麻官’,但我的工作却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当我看到社区矫正对象接过解矫宣告书后流下眼泪时,当我看到社区百姓弄清法律困惑的笑容时,我感到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说这话的是天津市河东区司法局东新司法所所长郭华嘉,今年已57岁。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32来,他带领全所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将优质法律服务送到社区,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业务素质赢得群众一片点赞。

  进门入户了解社区服刑人员动态情况、苦口婆心化解居民纠纷矛盾、在社区楼门里巷开展普法宣讲……这些外人看起来繁重琐碎的工作,郭华嘉却乐在其中。作为基层司法所的负责人,郭华嘉不仅要做到平时靠得住,还得关键时刻冲得上,保护一方百姓的安危。

  2013年的一天,郭华嘉接到社区居委会的求助,某社区的一个楼道内有精神病人将煤气阀门打开并拿着刀子挥舞。郭华嘉与街道综治主任立即赶到现场,这个精神病人正站在楼道内,不停挥舞手里的刀子胡言乱语,楼道里弥漫着浓烈的煤气味。

  这是一个筒子楼,居民多为老年人。听到动静,很多老人跑了出来,既不敢上前,又束手无策,都呆站在那;由于精神病人在楼道内挥舞刀具,居民没法逃下楼,一旦遇到明火,随时都可能发生煤气爆炸。在这一危急时刻,郭华嘉冲上前紧紧抱住精神病人,街道综治主任则趁机冲进楼道内关闭煤气阀门。危险解除了,老百姓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