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22日讯 从14日至今天,扬州已连续9天清晨下雾。后天是霜降节气,由于晴好、静稳天气持续,局部雾气依旧无法消散。如此“连天雾”,实在罕见。
【大雾】
今天清晨局部仍有雾
昨天一早,省气象部门又发布大雾橙警。
气象专家表示,金秋十月本就雾气高发,这些天,扬州的风力较小、空气静稳,更利于雾气发生。根据预报,今天扬州多云,清晨局部有雾,气温15℃-26℃。
9个连续雾天不多见
气象专家解释,根据扬州年雾日数统计来看,扬州属于雾多发地区,年雾日数多达50天,其中冬季雾日达10天左右,但这一轮从14日开始至今的9个连续雾天,确实不多见。
“此次连续雾天有其特点:首先是局部雾大,大雾主要出现在我市北部地区,如宝应;其次是雾气以轻雾为主,较大雾天3天,橙色预警1天。”市气象台专家分析认为,相比较宝应地区,本轮连雾天对主城区影响很小,出现能见度低于200米的天气仅1天,其他天数基本是轻雾。
【气温】
今秋全国几乎都偏暖
10月以来,除了月初出现过一次较强冷空气,冷空气就此不再踏足南方,这导致我市气温持续“高位”运行。昨天下午3时,室外气温达到25℃,有人发朋友圈表示:“广场上站半小时,晒得人头发昏。”
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昨天清晨气温16℃,全天气温走势如同“初夏”。省气象部门也在下午发微博调侃,“这会儿适合穿短袖。”
气象专家分析,近期气温偏高主要有三大因素:本月以来暖空气势力较强,冷空气渗透南下的势力偏少、偏弱;本月以来扬城晴多雨少、日照充分,气温持续稳定升高是必然;近段时间风势不强,有利于气温上扬。
不仅是扬州,今秋除新疆地区以外,全国几乎都偏暖。
记者陈洁文
【相关链接】
后天“霜降”月底有冷空气
10月24日,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对扬州而言,霜降节气虽将至,但降下初霜要等到11月下旬前后。据气象资料显示,2011年扬州在11月24日迎来初霜。而在2009年,扬州刚进11月就迎来初霜。此外,要一直到29日才有一股强冷空气南下,所以这几天中午气温仍较高。
民警在大雾中巡逻。
京沪高速因大雾封路。
昨天凌晨,扬州境内多条高速因大雾封闭、分流。记者了解到,从10月13日至今,扬州境内各大高速几乎每天都会因大雾原因采取封闭、分流等措施,让车主们十分无奈。近日,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根据以往恶劣天气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排查梳理出全省高速一批团雾多发路段,其中,京沪高速扬州段“榜上有名”。
据悉,京沪高速扬州段团雾多发地带主要集中在宝应、高邮一带,分别为G2京沪高速865KM至868KM处和910KM至912KM处。
京沪高速扬州段“上榜”
每年平均出现团雾达20多次
这次公布的团雾多发路段,主要是江苏省境内年均发生3次以上团雾的高速公路路段。其中京沪高速G2扬州境内865KM至868KM处和910KM至912KM处,4、10、11月份团雾多发,每日多发时段分别为凌晨2时至8时和2时至7时,每年平均出现次数分别为26次和22次;在扬州与淮安交界处的G2京沪高速852—859KM处,团雾年均出现25次,多发时段为凌晨2时至早晨6时。
扬州境内的扬溧高速、启扬高速和宁扬高速均没有“上榜”。
交管部门介绍,温度和湿度是形成雾气的主要因素。“高速路段不同于城区,天气状况相对复杂,特别是临水的路段,如京沪高速高邮、宝应段,在温差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团雾,甚至是不分季节的出现。”交管部门提醒,近期在清早出门时,一定要及时留意路况信息。
记者体验雾中行车
短短22公里开了40多分钟
今年5月20日凌晨,扬州境内高速遭遇了多年难遇的一次大雾,记者与交警部门乘坐警车上路巡逻,体验到了团雾的威力。
当天凌晨0点,记者跟随扬州交警高速一大队警车从蒋王收费站进入宁扬高速。当时,蒋王收费站道口的红绿灯以及收费站建筑物轮廓还是非常清楚的。随后,记者一行驾车驶入宁扬高速南通方向,向杭集收费站出发。短短22公里内,遭遇多次“险情”。
一开始,高速路面上的能见度在300米左右,在灯光下仔细辨认前方,还能够看清楚前面行驶的车辆车型等。当进入京杭运河大桥段后,便遇到了非常浓的团雾。远远看去,一团灰色的雾气“趴”在路面上,车辆以50码左右的速度驶向它,瞬间就被雾气包围。在团雾中,最低能见度只有10米左右。
进入团雾区后,一路只能以20到30码的速度前进,从蒋王收费站到杭集收费站短短22公里路程,警车共行驶了40多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