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大雾中巡逻。

  民警在大雾中巡逻。

京沪高速因大雾封路。

  京沪高速因大雾封路。

  昨天凌晨,扬州境内多条高速因大雾封闭、分流。记者了解到,从10月13日至今,扬州境内各大高速几乎每天都会因大雾原因采取封闭、分流等措施,让车主们十分无奈。近日,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根据以往恶劣天气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排查梳理出全省高速一批团雾多发路段,其中,京沪高速扬州段“榜上有名”。

  据悉,京沪高速扬州段团雾多发地带主要集中在宝应、高邮一带,分别为G2京沪高速865KM至868KM处和910KM至912KM处。

  京沪高速扬州段“上榜”

  每年平均出现团雾达20多次

  这次公布的团雾多发路段,主要是江苏省境内年均发生3次以上团雾的高速公路路段。其中京沪高速G2扬州境内865KM至868KM处和910KM至912KM处,4、10、11月份团雾多发,每日多发时段分别为凌晨2时至8时和2时至7时,每年平均出现次数分别为26次和22次;在扬州与淮安交界处的G2京沪高速852—859KM处,团雾年均出现25次,多发时段为凌晨2时至早晨6时。

  扬州境内的扬溧高速、启扬高速和宁扬高速均没有“上榜”。

  交管部门介绍,温度和湿度是形成雾气的主要因素。“高速路段不同于城区,天气状况相对复杂,特别是临水的路段,如京沪高速高邮、宝应段,在温差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团雾,甚至是不分季节的出现。”交管部门提醒,近期在清早出门时,一定要及时留意路况信息。

  记者体验雾中行车

  短短22公里开了40多分钟

  今年5月20日凌晨,扬州境内高速遭遇了多年难遇的一次大雾,记者与交警部门乘坐警车上路巡逻,体验到了团雾的威力。

  当天凌晨0点,记者跟随扬州交警高速一大队警车从蒋王收费站进入宁扬高速。当时,蒋王收费站道口的红绿灯以及收费站建筑物轮廓还是非常清楚的。随后,记者一行驾车驶入宁扬高速南通方向,向杭集收费站出发。短短22公里内,遭遇多次“险情”。

  一开始,高速路面上的能见度在300米左右,在灯光下仔细辨认前方,还能够看清楚前面行驶的车辆车型等。当进入京杭运河大桥段后,便遇到了非常浓的团雾。远远看去,一团灰色的雾气“趴”在路面上,车辆以50码左右的速度驶向它,瞬间就被雾气包围。在团雾中,最低能见度只有10米左右。

  进入团雾区后,一路只能以20到30码的速度前进,从蒋王收费站到杭集收费站短短22公里路程,警车共行驶了40多分钟。

  1点40分左右,警车到达宁扬高速分流点—仪征、马集收费站开始警戒。但就在分流点前后不远处,几团浓浓的团雾正在快速逼近。不一会儿,这一点“净土”就被团雾“吞噬”了。

  凌晨3点开始,高速上的车辆越来越少,且几乎都是从雾气较薄的西侧驶来的。4点30分左右,天开始亮起来,但大雾丝毫没有退去的迹象。

  早上7点,高速上的雾气依然没有完全散去,在高速上,平均能见度也就几十米到一百米之间。记者准备离开高速时,在蒋王收费站外看见,等候高速通行的车辆已经排成了长龙,而这时再回头一瞧,百米外的蒋王收费站建筑,已经几乎看不见了。

  新闻追问

  江苏境内为何团雾多发?

  公安部交管局17日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近5年来,雾天事故近两成发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这一个月的雾天事故高于全年雾天事故月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从时间上看,雾气多出现在夜间至清晨时段,由此导致的多车相撞事故主要集中在清晨5时至9时。雾天高速公路因超速导致人员伤亡事故比例较平日高7个百分点。

  低温和潮湿是形成雾天的两个主要条件。由于江苏省尤其是江南地区气候湿润、水网密布以及雾霾等因素的影响,高速雾天“危险期”相对较长,同时雾气高发路段也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受长江水汽的影响,长江周边路段易发大雾,特别是过江桥梁。南京一到四桥、江阴大桥、泰州大桥、润扬大桥等,雾气多发。同样,长江周边城市也会被影响;二是江苏地区水网密集,容易形成团雾。高速交警部门表示,雾气从夜间就开始出现,一直能持续到早晨甚至上午9点多,因此,上高速的市民最好选择在上午10点之后出门。

  为您支招

  团雾中开车,最好“慢慢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