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洁/文 孙绍波/画
梅地亚中心之名,取自英文Media(媒体)的音译。名实相符,2008年北京奥运会、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一年一度全国“两会”,诸多新闻活动在此相约,比如这个春天的15场人大记者会、3场政协记者会。
从“大国外交”到环境保护,从“全面两孩”到出租车改革,部长们走进梅地亚,走上主席台,也走入媒体镜头。与其说是答记者问,更像是迎接一场“大考”,晒出一年“成绩单”,递交将来“计划书”。考官,不是现场记者,而是赋予他们权力的13亿人民。
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首秀”。上任“火山口”方才22天,属牛的他系着红领带开场道:“我一直奉行少说多做的理念,但作为证监会主席,该说的还得说……也许是‘乡音未改鬓毛衰’,我的口音太重了点,今天我会更准确地发音,希望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能够更准确地传播。”
亲切、幽默,却也郑重、严谨,引来会心笑声,而之后答问时的坦诚、尊重,则为他赢得自发鼓掌。由于语速较缓,刘士余作答时间较长,主持人在他谈完“救市”问题时,试图邀请下一名记者提问。这时,他毫不犹豫,继续坚持回应记者关于“中证金何时退出”的附带提问,没有拖泥带水,没有避重就轻。
平白、通俗,他用老百姓的话,回应老百姓的关切。谈到股市起伏,他说,“山有多高,谷有多深,泡沫怎么吹起来的,就会怎么破灭。”谈到投资者心态,他说,“竞争必然有美丽和残酷两种格局,‘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谈到救市,他说,“股指下行势头对当时金融市场的影响就好比一辆重载的油罐车,在下坡路上刹车失灵,轻则车毁人亡,重则引发森林火灾、破坏文物、伤及无辜。”
喜欢在记者会上打比喻的,还有率先出场的“大国财长”楼继伟。这位被称为自带“表情包”的部长,善于深入浅出阐述专业话题。比如提及债务空间时,他形象地诠释了“黄金原则”:“不能把赤字的空间,都用在一般公共支出,那就会出现大问题,债务可用于资产,这是我们心里有底的地方。‘吃饭’靠借钱不行,‘吃饭’要靠发工资,借钱可以买房子,用今后的工资收入来还按揭,保持这条防风险的底线。”
岗位有别,性格各异,无论主席台上“画风”怎样多变,平等尊重、积极负责的态度,无疑是诸场记者会的核心共性。
“我带了这么一堆材料,因为不知道各位要问什么,还请来了部长助理,大家提问题如果需要谈到细节,请他帮我找找。”楼继伟坦率的自嘲,道出对记者会、对人代会的重视。
对人民负责,还在于不怕露怯,不避难题。与各部委记者会相比,“人大监督工作”有些“不起眼”,参会媒体数量也明显减少,甚至连提问都开始“跑题”,比如有记者聚焦“打老虎”过程中的罚没收入去向。
“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应该说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回答更合适一点。我只能就自己初步掌握的情况作简要回答。”说这话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修文。预算工作和罚没收入,相距甚远,即使婉拒也在情理之中,但他不仅给出明确答复,即“所有罚没收入都应上缴国库”,而且详细介绍了罚没行为的“约法三章”。
“这个问题有点难”“我试着答吧”,十余场记者会,不止一次听到如是话语,面对尖锐提问依然认真作答,恰如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的名言:“越是敏感问题,越要想办法说清楚。”
南海问题、对朝制裁、中日关系……两个小时的记者会,沈阳火车罐供应,外交部长王毅共答19问,这也是他三年来答记者问最多的一次,信息丰富,信心提振。不过,“最后一问”有些特别,并不是来自现场记者,而是由“外交小灵通”微博微信从征集到的700余网友提问中选择:“我们很好奇,去年中国外交非常忙,究竟在忙什么呢?跟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有关系吗?”
外长笑了。他直言“忙得很有必要、很有收获”:“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中国人的腰板越来越硬。中国外交今后还会越来越忙,服务和支持国内发展力度也会越来越大,老百姓从中分享的‘红包’也会越来越多。”最末,王毅还不忘给“外交小灵通”打广告。
开口见心,开诚布公;对民负责,为民解忧。在今年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傅莹说:“希望代表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尽量多接受采访。他们的镜头背后,是我们公众、是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