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刚下课,食堂人头攒动。在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食堂二楼一角,有两个帅气的小伙子正在忙碌着,打卡,盛饭,放瓦罐,还不时提醒着同学小心烫手。窗口上贴了一张字条:“在校生创业”。他们就是2014年底从部队退伍回来的在校大学生单宇晨和李远超。

刚上大一就“投笔从戎”

23岁的李远超是山东泰安人,他说,“我从小就十分向往成为一名军人,我觉得军人都很有责任感,军人那种正气非常吸引我。”同为1993年出生的单宇晨是烟台本地人,回忆起当初从军的原因,单宇晨说,当时觉得参军是个非常光荣的事情,而且“军人很有气质”,也可以磨练自己,便背起行囊参军了,学校保留学籍。

2012年,刚上大一的两个人便怀揣梦想走进了军营。单宇晨去了东营,当了武警消防兵,而李远超去了北京,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卫兵。谈起部队生涯,两个人感触颇多,“以前我是那种比较瘦弱的男生,当兵真是让我蜕变了。比如训练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动作站很久,真的就只能咬着牙坚持下去;爬战术的时候,手划破了全都是血,也要继续爬……军队的生活实实在在地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拥有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自己比以前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了,而且有了一个强健的体魄,挺感激这段经历的。”李远超说道。记者了解到,虽然曾经报考军校落榜了,但因为表现突出,李远超已经是一名中共党员了。

“对我而言,当兵给我带来最大的一点影响就是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是消防兵,大大小小的任务参加过2000多场,造纸厂失火,油罐车事故,跳楼事件等等,危险的场面见得太多了,更加明白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单宇晨感慨地跟记者说。当兵不仅给了他健硕的身材,同样也给了他应对挫折的精神力量和能力。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记者也能感受到他们身上那种军人的精气神儿。

退伍后希望自立而创业

退伍回来后,李远超从电子信息专业转到了工商管理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单宇晨成为同班同学,两人熟识后发现性格十分合得来,便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当被问到创业的原因时,他们表示,当兵让自己成长成熟了,退伍回来后都闲不住,渐渐都有了创业的想法。

李远超回忆说,“因为在部队经常站夜岗,所以刚回来那时候晚上总睡不着。同时也是心里有压力,现在不仅要跟同龄人竞争,沈阳二手火车罐出售,还要和学弟学妹们竞争,所以想学点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就琢磨着自己干点什么。”

“那时候经常上网看一些大学生在校创业的项目。考虑过饮品店之类的,也在学校考察过,但是成本比较高,而且饮品店也有几家了,别的项目又没有合适的,最后考虑了投资相对小一点的瓦罐饭,既简单易操作,又安全卫生。”李远超把这个想法跟单宇晨聊了一下,那时候的单宇晨在做广告类的电商,也没有什么太大成效,单宇晨说,“恰好我女朋友也爱吃瓦罐饭。”这样一沟通,两人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决定开始在校创业,卖瓦罐饭。

定下了方向,两人开始着手准备。也是巧了,在印广告的时候,单宇晨偶然认识了烟台做瓦罐饭的总代理,是一位大自己女朋友好几届的烟大学长,人家也是去印广告的,彼此交流了一番,单宇晨和李远超决定加盟对方的瓦罐品牌。单宇晨告诉记者,如果没有遇见那个代理,他们打算自己摸索着做瓦罐汤了,这样少走了弯路,也是缘分使然。

“说起来还得感谢一个人,我们班主任龙小宇老师,他听说我们要创业,十分支持,给了我们餐厅经理的联系方式,帮了不少忙。”李远超说道。

同样当过兵退伍的龙小宇老师说,“这两名同学平常表现不错,班上成绩也是中偏上,相比班上其他同学,他们表现的更稳重更有想法,有创业想法,作为老师我很支持他们,学校也鼓励。”

除了贵人相助,两人的父母也是很支持,都希望孩子可以学到些经验,在兼顾学业的同时,锻炼一下。记者了解到,创业的启动资金将近两万块钱,都来自于两人的退役津贴。

在学习了经验技术后,去年的12月份俩人跟学校食堂谈定,今年刚开学他俩的“汤膳一品”瓦罐饭正式开业。这样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两人的创业路正式开始了。

当过兵创业那点困难不算啥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干的时候,俩人什么都不熟练,李远超说,“第一天开业,米饭都没蒸熟就卖了,发现之后及时召回了,然后去打饭窗口买的现成米饭给同学们换上了。”说到这里俩人也是感慨万千。单宇晨告诉记者,开业头几天,菜量饭量都预估不准,有时不够卖,有时剩的多,剩了就要倒掉。他们采购的罐子也比其他家的罐子要大一些,因为怕小罐子同学吃不饱。记者了解到,他们每天早上6点起床,6点15分就到食堂开始准备食材,切菜,蒸饭,放料,做汤。一天就忙忙碌碌地开始了,中午和晚上的吃饭时间是最忙的,有时有课,两人就把食材准备好,汤在大缸里热着,然后挂一个牌子注明何时回来营业,再去上课。“课不能耽误,毕竟还是要先以学业为主。”单宇晨说道。下了课再赶回去营业,如此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