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Level2:A股极速看盘 新浪财经App:直播上线 博主一对一指导

  不良率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而投资者最关注的,除了利润增速水平,也是不良率这一重要指标。

  从已披露年报的11家A股上市银行年报来看,多数银行净利润增速被压至个位增长甚至接近零增长,除利差下滑外,各行为资产质量恶化而大幅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成为利润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且坏账爆发形势目前仍无明确的反转迹象。

  从目前情况来看,不良贷款持续大幅攀升、关注类贷款增长及下迁趋势明显,说明不良贷款的攀升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暂未出现所谓的拐点。更应关注的是银行在进行不良认定时,某种程度上隐藏或延迟了“不良”生成,这也使得坏账水平可能被低估。

  不良贷款创金融危机后增幅新高

  2015年不良贷款指标方面,11家上市银行不论是不良贷款余额,还是不良贷款率均出现持续大幅攀升。

11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全景图:藏匿不良知多少

  截至去年末,11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9388.23亿元,比2014年末增加超3000亿元,增幅达48.72%,创金融危机后增幅新高。

  具体而言,工农中建四大行由于整体贷款规模较大,不良贷款余额绝对水平较高;而从增幅来看,农行、招行、平安分列前三位,不良贷款增幅均高于68%。

  不良率方面,11家上市银行中,以农行、招行及浦发的升幅最大,分别达到0.85、0.57和0.5个百分点。截至去年末,不良率最高且显著高于2%的仅有农行,达2.39%。

  与此同时,根据银监会数据,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率连续反弹16个季度,不良“双升”状态持续整整四年。截至去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较年初增加4318亿元;商业银行不良率1.67%,较年初上升0.42个百分点,明显高于过去几年的增幅。

  海通证券宏观、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姜超此前在研报中表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银行业不良率对经济状况的反映程度将不断提高,而经济仍在探底,短期内不良率仍有继续上升的动力

  具体而言,一方面,经济低迷时企业整体经营环境变差,盈利和现金流边际弱化,现金流断裂甚至资不抵债的企业数量趋于上升;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放缓时银行风险偏好降低,企业借新还旧难度加大,再融资状况的恶化也使得不良贷款率趋于上升。

  不良贷款的生成总是存在滞后的,恰如交行董事长牛锡明此前总结的信贷大投放后的资产质量变迁规律,即“357”效应。所谓“357”效应,即“3年出现不良、5年风险爆发、7年大量损失”。

  牛锡明认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正在再现同样的变化规律。2009年到2011年三年信贷大投放,2013年以来不良双升,2014年达到1.3%,预计未来几年还将继续上升。信贷大投放后的“357”效应仍在发酵中,未来还将持续侵蚀银行业的利润。

  关注类贷款下迁趋势明显

  再看关注类贷款指标,所谓关注类贷款,指的是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如果不利因素继续下去,将影响借款人偿还能力,促使该笔贷款变为不良贷款。

  因为关注类贷款介乎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再加上存在某些银行为了让不良数据更好看而把一些存在不良隐患的贷款搬到关注类贷款中的可能,因而其规模及占比也被视作判断不良贷款走势的前瞻性指标。

11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全景图:藏匿不良知多少

  点击可查看大图

  四大行中,沈阳二手火车罐出售,工行关注类贷款增幅较为明显,达到62.76%,远高于其他几大行,该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亦上升1.46个百分点至4.36%;其他股份行中,关注类贷款余额增幅最为明显的是民生、光大及招行,其中后二者增幅均略高于58%,民生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则较2014年末大增110.43%至755.47亿元,该行关注类贷款占比的变动幅度也在11家银行中位列第一。

  而除关注类贷款余额增幅及占比变化外,有银行人士认为,银行贷款迁徙率可以更“动态”的反映资产质量变化趋势,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未来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