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8 张绍刚:在你的婚礼上,宾客并不讨论你
婚礼
No.208 张绍刚:在你的婚礼上,宾客并不讨论你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资讯类新闻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凯特王妃的婚礼、撒贝宁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参加活动,都可以归纳到资讯类新闻的范畴之中。在制作资讯类新闻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要怎样做才不会让受众感到厌烦?这就是张绍刚老师《电视节目策划》第四讲 新闻 要讨论的内容。
一般而言,资讯类新闻{注1}可以分为四个类别:点状新闻、事件类新闻、状态类新闻和话题类新闻。
一、点状新闻
点状新闻只有发生,没有发展、高潮、结局。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记录了新闻发生的瞬间,而这个瞬间正好就是受众感兴趣、想看到的内容。点状新闻基本不具备新闻的主体价值,也就是说,它既不重大,也不显著,更不具有贴近性。
一个典型的点状新闻的案例是车祸。在制作关于车祸的电视新闻时,内容来源常常是监控录像,尽管画面的清晰度很糟糕,不过有就不错了,难道还有人那么巧正好举着相机拍下来车祸发生的瞬间?——中国新闻史上有据可查的,仅一例。这一例获得了中国新闻奖。
二、事件类新闻
事件类新闻必须拥有三条主体价值(重大、显著、贴近)之一,多了更好。但是如果没有,那就会沦落为点状新闻。
奥斯卡获奖作品、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聚焦》反映了从点状新闻上升为事件类新闻的艰难过程:如果只是报道某一地区的某一位神父涉嫌猥亵儿童,那么教会方面总是有办法进行辩护,比如只是个例,比如神父头脑不清晰或者精神出了问题,再比如其他行业也存在猥亵现象,不应该过多强调其职业身份。但是当新闻从点上升到面,“神父猥亵儿童”事件存在几十起的时候,任何借口都显得苍白无力
课堂实录:(某一档大学生制作的新闻节目)太烂!学传媒的做出来这么烂的东西,太丢人了!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沈阳二手火车罐出售,它的态度是那么的直接,恨不得用字幕打出来,太冲动!太不专业!
要想做好事件类新闻,首先要进行拆解新闻点的工作,然后对新闻点进行排列组合,反映出新闻态度。话说新闻不是客观的吗?——是相对客观,一个新闻里这么多新闻点,总得有先有后、有详有略吧?这就是态度的体现。
现在很多法制类节目丧失了受众群,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记载于,采访加害人的时候会去问他们:“为什么要强暴这位女性?”“为什么要抢劫?”之类的问题,这时候他们往往会说,因为我法律意识淡薄——但是“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这需要什么法律意识?这是常识吧!而强暴罪的犯罪嫌疑人往往会说“因为我看了太多黄色录像”——那么多人都看黄色录像,怎么别人不干这事儿呢?
记者的个体身份和记者在报道时选择的新闻态度有一定关联。就以最近沸沸扬扬的疫苗事件来说,如果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来报道此事,她很可能会使用公器(媒体资源)去完成一个私人疑问的回答:这疫苗究竟能不能给我的孩子打?所以报道角度很可能是疫苗的流向。如果是一个已经不需要让孩子去打疫苗的莱太太,可能出于人文关怀视角,以一个打了有问题疫苗的家庭为主体,去结构这个故事。
三、状态类新闻
状态类新闻有两大特点,第一,过程是预设的,第二,结局是可印证的。比如九三阅兵,具体要怎么做,早就排练好了,而结局,也一定像布置好的那样,按部就班地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