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山在 人未老
缕缕淡雾自林中弥漫、升腾、散去。东方天际那片鱼肚白,也慢慢变色,最后居然金黄锃亮地逼人。
67岁的冯正刚深吸了口气,抹了把汗,对如此良辰美景并无几多留连,便匆匆转换行程。冯正刚巡山,已成每日必做的功课,春夏秋冬,雷打不动。
47年前的一个冬天,他从湖北恩施山区来到这个仓库,由一名山里娃成了一名山里兵。
冯正刚11岁时就成了孤儿,所以,他珍惜在部队的每一分温暖,很快就适应了部队的生活。尽管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坚持学习钻研文化知识。他经常在设备检修上下功夫,先后参与研制的“垛码技术器”“多功能防溢油报警器”“油桶叼具”等得到广泛运用。他总结的“带油气焊接管道法”“接地阻值测量法”等技术,有效解决了油库部队面临的技术难题。
多年辛勤耕耘,冯正刚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技术7级的工程师。
1972年初,冯正刚回湖北老家与女友完婚,但因部队有任务,新婚还不到10天,他便告别妻子返回部队。第二年妻子临产,当时冯正刚正担负着部队设备更新改造任务,由于工期紧、任务量大、要求标准高,交给别人干自己又不放心,他咬牙决定先完成设备改造任务再回家。那些日子,他带着检修所的战士每天在检修所上百次地往返,抬管线、焊接、打磨、安装、调试,不仅提前完成了设备改造任务,还为仓库节约经费10余万元。
几年牛郎织女的生活,使冯正刚尤其珍惜家庭温暖。妻子随军后,他享受着一家人团圆的幸福。然而,命运偏偏置他于人生之悲境。随军仅两年,妻子竟被诊断患上晚期肾积水。虽然他带着妻子跑了多家医院,但终究没能挽回妻子的生命。
几年后,在仓库领导劝说下,考虑孩子成长,冯正刚与老家一位农村姑娘牵手。然而,人生的不幸又接连打击着冯正刚。儿子刚刚军校毕业,风华正茂之际,却因为一次意外车祸失去生命。
那段日子,丧子之痛几乎彻底击垮冯正刚。当然,苦难可能会击垮一些人,但也可能会让一些人更加坚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冯正刚站起来了。
千禧年,已经反复留了老冯多年的仓库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为他办理了退休手续。哪料,当时正逢军区开展全区油罐防腐处理工作,技术工程又是油库面临的难题,为确保工程质量,分部领导点名由冯正刚牵头。
对此,冯正刚没有半点犹豫,痛快地承担了这项工作。这一干,就是好几年。再后来,老冯虽然早已明确退休手续,但仓库里从没失去他忙碌的身影。
油库属于高危地,一丁点儿差错都可能酿成大祸。因此,每逢灌油任务来临,仓库领导必须亲临现场,沈阳二手火车罐出售,从不敢离岗。但如有冯正刚在场,不仅战士们轻松,几名常委也觉得多了一双最可靠的眼睛。每次灌油任务,冯正刚总是主动赶到现场,把好每个细节工作的关口,论证每一步细微的环节,及早发现和排除问题隐患。
制定一套能避免风险的应急演练预案,是预防油库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这要求对油库所在地环境、气候、风向、水源等因素都了如指掌。在这个问题上,老冯这个“活地图”有绝对发言权。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尽在他大脑里。哪根水管埋在哪里,阀门有几个,消防栓的位置如何分布,老冯都能一口气说出来。仓库组织应急演练,当然少不了请他参与制定演练预案,研究论证每一项应急措施,并到演练现场监督指导。还别说,年近七旬的老冯,身板不输年轻官兵,看到某个战士操作姿势欠妥,他还会毫不留情地指出并纠正。一次演练结束,他主动留下,专门对出错人员进行反复训练,直到符合标准才放行。
说来令人感慨,退休之后,冯正刚领衔完成了发油台升级改造、油罐防腐处理、消防通道护坡加固、油水分离池清理、油泵工程改造等一项又一项的繁琐工作。有的工作,时间跨度长,涉及单位多,除了老冯,其他人还真拿不下。
这么多年来,油库变换了十多任班子,但不变的,是每一任库领导对老冯多年来如获至宝般的敬重与珍惜。而老冯呢,也安心享受着这种家的感觉。
在这个家里,水龙头漏水、灯泡不亮、电路不通等小事儿,老冯每逢见到,从不吭声,要么找来工具动手解决,要么自己到仓库找物品更换。油库要处理一批废旧物品,其中有两台已报废的抽油机。他看到后,觉得当废品卖太可惜,便让战士抬到检修所,拆开后见许多零件还完好,就决定修修看。在条件简陋的检修车间,他一干就是10多天,查资料、测量、记录、实验……1个月后,这两台价值1万多元的抽油机又重新运转起来。
老冯还专门经营了一大块菜地,由于收成好,官兵与来队家属就有了口福。这时节,辣椒、茄子、黄瓜、西红柿,样样长势喜人,味道诱人。